视觉中国供图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或者换个更扎心的问法:你手机上的客户端占了多少“屏”?
对很多人而言,这不是一个太容易回答的问题。尽管常用客户端寥寥无几,但更多处于休眠状态的客户端,总是让人下不了点删除按钮的决心。
有的公共服务类客户端,比如查询交通违章记录的客户端、查询个税情况的客户端,哪怕一年用一次也有必要保留。有的客户端虽然不见得常用,但为了跟上潮流,还是姑且保留。但是,有些机构把不同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客户端,就有点让人无所适从了。
银行客户端就经常会有此类现象。开发一个用于借记卡账户查询的客户端,再开发一个信用卡查账还款的客户端,只是银行“客户端大赛”的入门水平。为开拓电商业务,有的银行开发了购物平台客户端;为吸引校园用户,有银行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客户端;还有银行针对租房客户开发客户端……
有的银行客户端在推出不久就偃旗息鼓,有的银行则强力扶持新开发客户端,时不时在该银行主要客户端跳出弹窗诱导用户下载。至于谁是比赛的终极赢家,目前并无定论。有报道说某银行最多时推出了21款客户端,也有报道说某银行目前仍有16款客户端在运行。当然,银行规模更大,旗下的客户端往往更多。
并非站在数字经济最前沿的银行业,为何对客户端充满异乎寻常的热情?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银行“不差钱”,舍得“数字化”投入;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型银行系统庞大、部门林立,每个业务条线都有开发客户端的欲望与能力——以资佐证的是,有些银行的地区分行也蠢蠢欲动,推出多款冠以地名的客户端。
对于这种机构旗下客户端“内卷”的状况,有人将之形容为被拆开的瑞士军刀:用户使用某个功能还得挨个打开搜索一番。如果实在看不惯卸载了“鸡肋”客户端,真到需要的时候,没辙,还得老老实实下载安装回来。
大概与行业大气候有关,一些银行终于醒悟到旗下客户端太多太杂,尝试“合并同类项”,进行功能整合。移动支付方兴未艾之时,几家银行不约而同地推出专门用于手机支付的客户端。近日,最后一家运营支付客户端的国有大行宣布逐步关停相关服务,将功能整合到其主要客户端中。
为什么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客户端大赛”,最后却草率收场?原因不难解释。对一般用户来说,银行服务并非高频应用,除了发工资日等时间点,很多人平时都不在意自己账户发生了什么变动。银行只有把核心功能进行整合,才是取得用户信赖之道。
除了掌管“钱袋子”的银行,过度开发客户端现象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有表现。比如,有的商业公司内部“打架”,恨不得每款产品都推出单独的客户端;也有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唱响数字政务概念竞相开发客户端,主管者“政绩”是有了,但群众面对“散装”的数字政务服务,并未感到多少方便。
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试图用开发更多客户端的方式来吸引用户,结果只会徒劳无功。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就是试图把客户端做成包罗万象、无所不能的“巨无霸”。人们经常发现:某款原本专注于某个功能的客户端,在“做大做强”以后,总是忍不住添加新的无关功能,直到整个客户端变得臃肿不堪。
智能手机普及以来,客户端就成为手机功能的基本单元。不管是什么机构,好像只有开发了客户端,才算在数字时代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但是,站在用户角度,多数人更关心如何便捷地调用相应功能,让操作不再繁琐,也让手机性能得到解放。总而言之,客户端到底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用户体验才是最主要的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