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日前,河南农业大学王道文研究员团队、介晓磊教授团队分别牵头的“水稻、小麦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和“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两个项目,获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助经费分别为7500万元和7477.76万元。
王道文研究员团队牵头的“水稻、小麦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项目,主要围绕我国对高营养和功能专用水稻、小麦的重大需求,着重明晰淀粉、蛋白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合成和转运的分子调控网络,进而揭示营养、加工、特殊功能成分、食味等品质性状形成、变异与改良的遗传及分子基础以及环境因素影响营养、功能和加工品质的分子机制。
项目将利用基因组学和基因编辑技术新进展,研发出可显著促进水稻、小麦营养和功能品质性状分子调控网络解析及优质新种质和新品种高效培育的共性关键技术,挖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育种实用价值的新基因,实现水稻、小麦营养品质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及其受环境调控的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同时将新基因鉴定、优异等位变异挖掘及分子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创制营养和功能品质性状突出的新种质与新品种。
项目将在水稻、小麦品质研究领域建立原创性理论和引领性技术,获得战略性与关键性科技成果,推动我国主粮作物优质品种研发的整体实力和成果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和实际贡献。
介晓磊教授团队牵头的“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项目,主要围绕我国北方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强度高、农业复种指数高、农化产品投入高、农业面源污染风险高等问题,阐明北方集约化农区多源氮素土-水-气界面迁移转化机制,构建面源污染源头减排技术体系;联网监测黄淮海北部和南部区域不同生产模式下氨排放、氮淋溶及向水迁移特征,研发氮污染阻控减排技术及产品,探明不同地形地貌区域地下水氮素面源污染发生机制,构建区域氮素淋溶机理模型;从景观尺度评估氮素面源污染风险,制定以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面源污染系统防控策略。
该项目将在北方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防控领域实现基础理论突破,研发面源污染源头减排、过程阻控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和产品,构建面源污染大数据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区域面源污染系统防控方案,对于实现北方集约化农区农业绿色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