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用一首RAP,把科技史唱给你听

来源:科普时报 2022-01-20 15:07:15
A+ A-

几个年轻人走过斑驳的绿瓦朱漆,汉服少女翩然起舞,古风盎然的前奏引出连珠炮般的RAP:“水碓舂米,能量转换叫你不得不服;翻车龙骨,用来灌溉田间一片忙碌……”

从节气干支、阴阳合历,唱到制图六体、金匮要略……最近,这支名为《道·中国》的MV在网上传播开来。潮流说唱与古代文明在此碰撞,最时尚的旋律与最古老的内容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MV背后的创作团队是一群年轻人,为不让那些璀璨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无声消逝,他们平时埋首浩如烟海的文献,现在则尝试用最时髦的说唱形式传播中国科技发展历史。

他们就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的师生。

组队:“上船”理由千奇百怪

在短短3分57秒内,《道·中国》讲述了中国古代“农医天算”四大知识体系的40项发明创造,语言精准、信息量大而又朗朗上口,令人十分“上头”。此歌词出于科学史所研三学生黄欣睿之手,作为一个快毕业的学生,是怎么想到要参与创作的?“你问她!”黄欣睿开玩笑地指着一旁的《道·中国》制片人、科学史所科研处科普主管闫星汝,其他学生也笑了起来:“就上了‘贼船’呗!”

“用一首说唱来讲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最初的确是闫星汝的想法。90后的闫老师没比学生大几岁,她觉得科技史相对深奥枯燥,又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远,她想用一种大家更能接受的的方式讲历史,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说唱。于是她一边寻求上级的支持,一边在科学史所的群里广发“英雄帖”,小伙伴们就这样以千奇百怪的理由“集结”到了一起:黄欣睿有创作功底,愿意尝试写词;研二的白育坊对说唱颇有兴趣,主动加入;同级的丁婉容是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陈朴的学生,顺理成章地被抓了“壮丁”;被大家称为“门面担当”的刘家奇刚刚入职财务资管处不久,就被生拉硬拽地入了伙……好像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闫老师的这艘“贼船”就挂起旗子,迎风启航了。

创作:八方“神仙”各显神通

从组队到拿出成品花了一年多时间,远比他们最初预想的漫长。这个“靠缘分走到一起”的团队搞科研是一把好手,玩音乐却都是门外汉,靠自己做一首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和精力,学生们本身的科研任务就很重,只好把这件事当成课外活动,在迁就与磨合中凑出碎片时间。

起初,团队计划以科学史所出版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为纲,规划了6首歌曲,分别按照农业、医学、天文、算数、工程成就和工艺发明六大领域,介绍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研究成果。黄欣睿顺利写出了6首完整歌词,最终又不得不忍痛砍成了一首“浓缩精华”,“主要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缺乏吸引力,当然也考虑到经费因素。”在披露幕后创作过程的视频里,闫星汝打上好几个猫猫头表情包,配字:“钱不够花了!”

排练RAP和副歌合唱,为道具扇子题上毛笔字,借来街头风的衣装,把博一学生彭繁打造成了“科学史所分GAI”……师生们各有分工,异常和谐,但作曲、制作等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则求助八方人脉。录音花了一天,MV拍摄花了两天,最终呈现的每个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比如开头用算筹摆出“一九五七”,代表科学史所的建所年份;部分场景选在孚王府拍摄,这是科学史所的旧址,承载着前辈学者的回忆;浑仪、敦煌星图、扇车等大小道具,也纷纷对应歌词闪亮登场……

在歌词唱到算术时,闫老师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数学史研究专家郭书春出镜,老先生敲敲黑板,再对着镜头把《九章算术》一亮,那叫一个仙风道骨、派头十足!

目标:没有最潮,只有更潮

2021年11月,《道·中国》MV正式发布,在数个平台共获得十几万点击,反响热烈。

“初中时,在网上被别人怼‘中国(古代科技)除了四大发明就没有拿得出手的’,当时的我知识匮乏,被怼得哑口无言……希望官方多发此类视频,让学生们更多地懂得中国的顶尖创新与科技!”点开评论区,这条留言收获了最多点赞,下面还跟着很多表达同感的回帖。

闫星汝说,这次科普工作新尝试取得的“小成绩”,不仅得益于团队成员的努力,也有赖于所里对科普工作的日益重视与支持。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科普工作长期以来被视为“不务正业”,但所里的老师们愿意鼓励学生参与科普,也为《道·中国》提供了学术上的把关和种种积极意见。视频评论区那一条条热烈的留言,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

而闫星汝已经在琢磨更潮的科普形式了:“比如圆桌对谈?脱口秀?或许等春天所里的展览馆开放后,来几场直播?”到时候她还会广发“英雄帖”,邀请所里感兴趣的师生一起把科学史的重要成果说给大众听。正如黄欣睿所说:“科学不只是科学家的事儿,这不利于科学长期和深远的发展。就像中国古代的很多科学技术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智慧,科学也应该回归到群众中去。”

“贼船”行至终点,伙伴们纷纷背起行囊,感到圆满的同时,心中也有一丝惆怅。时间回到MV拍摄那晚,为了方便第二天早起集合,大家一起睡在办公室里,让人回想起久违的宿舍生活。科学史研究范围广、细分领域多,师生们的日常工作往往是单打独斗式,但这一年多的“航程”却让他们跨越了不同身份、年级、研究方向的距离,真正变成了一个团队、一群朋友。

再次被问到,为什么要做科普?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