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过亚叶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就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等工作,全面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年过去了,《规划》在地方贯彻落实怎么样?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1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镇北的严家桥村走访看到,过去这里仅以稻麦生产为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如今不但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还打造出了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我们村全村有2000多户,村民6000多人。2021年,全村村级经济收入预计超过900万元,村民年平均收入也可达到3.5万元左右。这是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靠‘政策+科技+人才’赋能,所带来的新变化、新发展、新红利。”无锡市锡山区严家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朱斌说。
严家桥村现有6000多亩耕地,其中稻麦种植超过2200亩。由于属于基本粮田重点保护区,因此,一直没有规模发展工业。另外,过去都是靠村民分散种植,最多的农户也就种10多亩,致使全村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稻麦品质也不高。
如何突破农业生产发展难题,走上绿色、高端、品质农业生产新路,确保农业高产高效,不断提高村级经济和农民收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出台,严家桥村主动转变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成立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将87%农户的土地流转至村集体,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
严家桥村还与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共建优质水稻繁育基地,运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手段,进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严格把控大米品质,既实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更确保了村民农业经济收入。
科学种田,让严家桥村稻麦优质高产,获得了“江苏好大米”金奖、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等,还成为登上飞机航食的无锡名优土特产。
用朱斌的话来说,“我们通过转变经营方式,采取‘村企合作’,推行‘农业订单’,建立起了新型农业产销模式,使农业风险大大降低,连续多年实现稳定的收益。”
近年来,严家桥村每年能够得到国家和地方相关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性补贴。去年,仅国家、省和市生态补贴就获得800万元左右。
今年1月,按照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每家每亩获得800元“红利”。
严家桥村虽远离城市,地处偏僻之地,在无锡人眼里,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该村不但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全国传统古村落,也是近代唐氏工商业发祥地、锡剧发源地、教授之乡等,文化底蕴深厚。
如何发挥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加速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严家桥村党总支、村委会不等不靠,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重整和提升全村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结合列入无锡市民房翻建试点工作,全村44个自然村,在不改变古村落原来风情之下,不到一年全部完成黑转红,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去年,我们引进资源、资本,联合周边黄家村、焦言村,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成立严家桥农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现代农耕文化和古村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引进各类人才和能人,重点发展‘文化+农业+旅游’融合新产业。”朱斌说。
严家桥农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周科告诉记者,严家桥村坚持把乡村振兴、文化复兴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资源,举办稻谷文化节、农耕课堂、直播助农、锡剧汇演等活动,打响了严家桥“古韵”“稻香”品牌。
如今,农文旅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创业就业,让村民增添了“新红利”。目前,村上有手艺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客栈、面馆、茶室等。去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严家桥村全年接待游客数约10万人次。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摄)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