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今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联名或个人共提交了10 份提案,涉及实施“科技入黔”、创建零碳示范园区、构建碳中和法律制度体系、聚焦“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推进“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等领域或议题。
助力贵州发展
作为驻黔全国政协委员,过去一年,严彬多次在贵州考察和调研,并选择以贵州为起点,深入研究高质量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严彬说,“我有责任参与到贵州的发展当中,并希望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今年两会,严彬在贵州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实施“科技入黔”,以协同创新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大对贵州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倾斜支持力度的建议》、《提升产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关于支持贵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的建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培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等相关提案。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全国8个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贵州作为全国8个获批建设的全国一体化算力国家枢纽节点之一,将深度参与到国家这一超级工程之中。可以预见,接下来贵州科技发展需求将持续增大。
据严彬调研发现,贵州省2019年至2021年获得的支持额度分别为4150万元、4350万元、5100万元,占中央相关财政资金的比例分别为2.09%、2.19%、1.97%,低于周边诸多省份。因此他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贵州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同时将“科技入黔”纳入即将出台的《“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行动总体方案》。
严彬认为,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果,不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端企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缺链短链问题突出,供应链渠道不畅通等。为此,严彬建议在国企改革中,根据贵州的区位特点、产业特点,将计划搬迁的国企落户贵州,并在高端人才引入上,国家能够给予贵州更大的支持和倾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实施办法》,拟在全国范围推进试点示范,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而贵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绿色发展条件优越,生态建设实践丰富,此前已率先开展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严彬建议,可将遵义市、黔东南州等生态本底条件良好、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和优势突出的地区列为国家试点,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通过试点示范建设为全国生态良好的欠发达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经验。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休闲农业日益成为贵州旅游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消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既让美丽乡村得到梳妆打扮,又与风景名胜区相得益彰,还有利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严彬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中给予贵州倾斜支持。
聚焦生态环保
环保是严彬重点关注的另一个领域,今年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聚焦“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构建碳中和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关于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建零碳示范园的建议》、《关于增设“植物医学”专业的建议》等相关提案。
在严彬看来,今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的启动之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弱项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
严彬调研发现,生态修复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据测算,2018-2019两年生态环境相关支出6190亿元,其中用于生态修复的资金不超过生态环保支出总额的3.6%。为此严彬建议,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引进市场化机制,积极发展生态修复多元化融资模式,实现减污增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目前,运用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通过立法或修法的形式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相应法律保障。与之相比,我国碳中和法治保障建设依然相对滞后,现存在国家立法缺位、监管体制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完善、立法与政策相脱节等主要问题。
严彬建议,对碳中和进行专门立法,适时制定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为碳中和战略实施提供顶层法治保障;将碳中和目标纳入立法内容,制定分阶段的碳强度减排指标。此外,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碳中和立法的执行力。
进入“十四五”以来,零碳示范园建设在国内快速推进。为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严彬建议,率先编制区域净零碳排放规划战略和路线图;选择本区域内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园区率先打造零碳示范园;推动零碳理念和目标纳入新建园区规划建设中,建立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有利于社会资本参与零碳园区建设的绿色财政金融激励机制、产品和服务支持体系。
生物多样性不仅事关人类未来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战略安全。严彬建议在粮食安全领域或营养与健康领域,设置“植物医学”专业,能够弥补植物保护专业“太专”的不足,共同为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培养优秀人才。
心系侨乡建设
作为归国华侨,严彬深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有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与尊重,从而扩大中国影响力,提升对外文化软实力。在此背景下,川渝两地积极推进“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侨界力量。
在《推进“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 聚侨力促进成渝经济圈发展》提案中,严彬表示,当前川渝“第三代侨乡”文化建设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业缘”中心逻辑有待提升,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三极”相比,经济影响力不足;二是传统侨乡文化遗产较为缺乏,需要进行文化的再赋值;三是川渝协同的“大侨务”相关工作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严彬提出如下建议:
一、搭建“网络寻根平台”,拓展形式多样的“川渝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将川渝侨乡历史文化展览馆、纪念馆建设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向海外华文学校开展系列网络直播授课。
二、编制川渝第三代侨乡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川渝两地分别出台的涉侨法律进行重新梳理,形成国际化、体系化、长效化的华侨权益法治化保护机制;构建川渝重点侨商数据库、川渝海外重点社团数据库以及川渝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数据库,为今后川渝引智工作大发展服务。
三、规划建设川渝“第三代侨乡文化产业园”,为华侨华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投资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