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鱼类普查发现一批“杂交”新种

来源:广州日报 2022-04-26 08:37:07
A+ A-

“黄埔区一家苗种场繁育的引进品种宝石鲈,体形较大、肉质十分细腻鲜美;从化区的另一家苗种场则专注于鲟鱼的繁育,如史氏鲟等,尺寸超过了我们拍照用的背景板……”广州临江傍海,水产丰富,人们自古就有食用鱼类、贝类、虾类等水产的传统。去年底,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受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委托,对广州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开展普查,这也是广州历史上首次对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开展普查。目前,全市普查数据已提交至“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系统”。

在广州,什么鱼养得最多?什么水产卖得贵?有哪些别具一格的水产品种?做水产种质资源普查有哪些意义?近日,记者对参与此次普查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采访,为读者解答这些疑问。

近年来,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我国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家底。《通知》要求,在2021年启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并于当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的普查工作。广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及省里要求,在去年10月~12月完成了全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目前全市水产种质资源共64种

“在全省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当中,我们团队承担了广州和深圳两市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广州市的水产养殖主体较多,全市共有8000多户,养殖品种以鱼类为主。”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生态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室副主任梅承芳是广州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广州的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白云、黄埔、花都、荔湾8区,“总体来看,越靠近中心城区,养殖户越少。”

梅承芳表示,广东是全国第一水产养殖大省,据往年统计,全省的水产养殖主体超过20万户,其中广州的养殖主体数量超过1万户。而通过去年的实际普查,目前全市的养殖主体共8000多户,数量有所下降,“实际的养殖面积并未大规模减少,养殖主体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一些鱼塘的兼并。从全省来看,中山、佛山、惠州等地的养殖主体数量更多。”

去年12月,普查团队向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交了初步的普查总结报告。梅承芳介绍:“总结报告主要对前期的普查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重点内容是全市63家苗种场的普查。”

阶段性报告显示,广州市目前开展苗种繁育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共64种,其中以淡水鱼类为主,共48种,占总数的75%,其余种类还包括海水鱼类、虾蟹类以及两栖爬行类(龟、鳖)等;而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罗非鱼、大口黑鲈(加州鲈)、翘嘴鳜(鳜鱼)等广州市民喜爱的水产品种,均有多家苗种场开展繁育工作。

发现不少特色新品种

梅承芳告诉记者,全市8000多户水产养殖主体中,63家水产苗种场是普查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普通养殖户主要做传统养殖,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养殖的水产种类会根据市场需求作出适时调整;而苗种场的工作重心则是苗种繁育,因为涉及到保种育种等工作,因此其繁育的品种不会随意改变。普查中,普查人员也发现了一些并不常见的水产品种,以及部分尚未登录在国家普查系统中的特色品种。

梅承芳说:“对于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水产品种,普查人员会非常留意,如黄埔区的一家苗种场,其专门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宝石鲈开展繁育工作,宝石鲈体形较大,肉质细腻鲜美,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比较有特色的水产品种。”

普查队长林健辉告诉记者,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独立研发的淡水鱼品种胜斑,也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品种。胜斑为上面提到的宝石鲈和淡水黑鲷杂交选育得到的新品种,其肉味鲜美,口感极佳,肉质甚至优于石斑鱼,故将其命名为“胜斑”;此外,从化区某苗种场专注于鲟鱼的繁育,如中华鲟、史氏鲟等,体形巨大,普查人员预先准备的用于拍摄鱼类资源的背景板也因为面积太小无法拍摄其全身照。

而比较大众的淡水鱼类,其实也有很多新的品种类型。如市场中常见的黄骨鱼(学名:黄颡鱼),就有黄优1号、全雄1号、 粤丰黄颡鱼等品种,如粤丰黄颡鱼是由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通过杂交选育得到的新一代黄颡鱼良种,也是广东省的名牌农产品。

另外像较受人们欢迎的鲈鱼同样品种多样,有引进种大口黑鲈、新品种优鲈3号、粤丰加州鲈、台湾加州鲈等;就连最常见的鲫鱼,也有很多品种类型,如禺山鲫鱼、粤丰鲫、高抗青龙鲫等。

梅承芳告诉记者,这些新品种通常是种苗场根据鱼的父本、母本优势杂交选育而成,相比原种,它们常常继承了父本、母本的优点,淘汰了他们弱点。林健辉则表示:“我们在普查过程中,都会记录这些水产种质的优点,比如抗病、无肌间刺、生长速度快、抗低温等。”

那为何同一品种的鱼类也要不断开发新品种呢?梅承芳解释:“就黄骨鱼来说,大家还是喜欢吃黄一点的,有一些黄骨鱼在不断传代的过程中,色泽基因退化了,甚至还会得白化病而变成白色。所以养殖户挺关注苗够不够黄,种苗场也会不断开发色泽更好的品种。”

林健辉告诉记者,他们在调查中还会记录每种水产的塘口均价。记者发现,这其中价格最高的要属南沙产的青蟹,塘口均价达到130元/斤;斑节对虾的塘口均价也比较高,达到65元/斤;相较而言,四大家鱼的塘口均价较为低廉,如草鱼仅6元/斤。

未来将建立水产种质库

梅承芳表示,水产种质资源的普查项目时间跨度为3年。她告诉记者,广东省全省的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在去年12月份已基本完成,目前所有的普查数据已提交至“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系统”,后续将由国家及省里的专家组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

她介绍,根据国家的实施方案,今年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发布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一批种质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相应遗传材料2万份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

梅承芳认为,专家们会在这次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锁定和筛选一些有意义的水产品种,再进行样本采集工作。“我们第一年的工作是最大范围、最广谱的普查,拿到最基础的数据,报上去后大家会讨论哪些品种是最有意义的;通过筛选、评议,确定省内的水产特色品种,之后可能还要做一系列的实验。这也为后续的水产养殖种业创新提供了研究基础。”

普查故事:

他们日以继夜寻找优良水产

“广州市一共有8000多户水产养殖主体,从养殖户的信息收集、到信息核查,再到最后的数据录入,如何高效做好普查队伍的组织工作,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所在。” 梅承芳告诉记者,为完成此次普查,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了市级普查工作小组以及区级普查工作小组来全力指导普查单位的普查工作。

据介绍,普查单位抽调了近50名人员成立普查队伍,并以行政区为单位任命了8名现场普查负责人与5名普查信息录入负责人,由各区负责人与区农业农村局建立工作联络小组,以镇街为单位,借助镇街的力量开展普查工作。“整个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通常每天早上8时就要往养殖主体那里赶,有时候到了晚上11时还在普查对象家中做登记,每天要普查8~10家养殖主体。”

梅承芳告诉记者,在普查正式开展前,国家和省的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对普查组做过多次培训,去年9月完成普查动员后,10月队员们便开展入户普查。在普查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偏远的鱼塘,车只能开到村边的大路,普查队员们需要徒步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在一些比较远的区普查时,队员们会就近住在村里,车到了村口进不去时,就只能请当地村民用摩托车载我们进去。队员们经常分享这样的照片——戴个头盔,穿着普查背心,跟着村民在村里转。”

林健辉介绍了苗种场的普查工作流程:“首先,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全市的苗种场清单,随后我们依据清单做好普查计划,并根据计划与苗种场提前做好沟通。根据事先约好的时间,我们会带上普查信息表,普查终端,以及用于拍照的背景板、量尺等器材前往现场。去到现场后,我们会跟苗种场的负责人了解目前的主要情况,包括开展繁育的水产品种,主要的繁育设施等,并填写普查信息表。依据国家的要求,我们还会对苗种场水产资源的成体以及核心生产设施进行拍照记录。”

“辛苦倒不怕,怕的是遇到养殖户不理解。”梅承芳告诉记者,“养殖户最关心的还是效益,有的人不清楚普查的目的,回答有时会很含糊,因此关键是做好前期的组织和沟通。我们进村前首先要通过村长或者是农业合作社主任去和村民宣传普查的重要性。慢慢地,养殖户也理解了我们的工作。”

林健辉表示: “普查最紧张的时候,即使是周六周日我们也是每天都在跑,20个人扑到现场去,另外还有十几个人在实验室里面录数据,没日没夜地工作,但为了完成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大家没有一句怨言。”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