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传神语联董事长何恩培出席“太平·支点思创会”活动,作题为《只为此生不白来》的演讲。以下为何恩培演讲内容。
我分享的题目听起来挺大,其实也很小。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做到个性化。个性化就是不同于他人,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所以,我们会穿着不同的衣服,梳不同的发型,戴不同的眼镜。
于我而言,则是希望别人感受到我的存在和我创造的价值,让我能够留下有益于社会的痕迹。
有意义的事
我进入翻译行业很偶然。那时,画图软件在刚进入中国时只有英文版,但很多学美术的人英语水平都不高。我的一个朋友用软件画图,记不住英语,就在本子上写“6.3”。这是什么意思?菜单的第6项是过滤器,第3项是锐化。
我想着,有没有办法让每个人看到的文字都是自己的母语呢?基于这个念头,我首次创业就选择了做翻译软件。
这一做就快20年,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条“天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自从语言服务行业产生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了,期间没有出现大的翻译公司。我入行之前不知道,就一头闯进去了。
我1997年创立的那家公司就是做自动翻译,7年以后,公司在香港上市。当时有股东说翻译这个行业多少年没有出现一个大公司,还是转做房地产吧。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还是想做这件事情,虽然难,但是有意义。2006年,我创立传神语联,2016年,公司挂牌新三板。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我们创办的第一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它是亚洲第一家语言服务公司。12年后,我们创办的第二家公司——传神语联在新三板上市,期间12年,这个领域没有成长出较大的公司。
由此可见,这条路的确太难了,以至于没有人想去走,但我还是坚持要走。
勇创“天路”
重点谈变我的第二次创业。既然第一次创业困难重重,为什么还要在同一领域进行二次创业?因为我觉得语言对于人类交流太重要了。
我们一直在谈论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但是互联网真的能做到互通吗?谁跟谁通?很显然,用同一种语言的人能做到互通,不同语种的人还是联而未通。在此情况下,你可以把全世界的信息都拉到电脑里来,但你不能完全看懂,所以语言是阻挡互联互通的最后一道障碍。
全球73%的人不说英语,即使说英语,印度英语、韩国英语等都有差别。同用中文,但是你打开香港、台湾、新加坡的网站,上面的文字还是感觉不太一样。所以说,互联网的最后一米没通,互联网就不会通。
坚持走这条“天路”,是希望有朝一日,人们使用语言能像用水用电一样简单——有电网,按下开关就能用电;有水网,拧开水龙头可以接水。所以,我想建立这样一张语言的网,供不同母语的人无障碍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人工智能助力
我们公司最初的团队是搞技术的,进入这个行业是想做出翻译软件给翻译公司用,助他们提高效率。2012年,我发现翻译公司不需要这些,为什么?因为翻译公司普遍规模小,拿到软件后还要找IT人员进行运维,渐渐就放弃使用了。所以从2012年开始,我琢磨着改变商业模式,直接建立一个平台供大家使用。2015年,语联网正式建成。
大家都知道,谷歌、百度、有道、搜狗、科大迅飞都出了翻译机,所以有人问,有了翻译机还要语联网干嘛?其实不然。翻译行业一直面临一个问题,每家公司的专家既是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这个行业的瓶颈。因为每篇文章都要靠专家把关,以一个专家每天把关两万字为标准,百万字的文章同时进行最后的把关就需要50个专家,但少有公司具备这样的人才实力。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的希望。第一,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分担专家的一部分工作;第二,在过去20年,我们的信息量增加了1000倍,如果算上延伸信息量,则增加了3300倍,这么大的信息量也只能靠机器处理。
有了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的接入,简单的事情由机器来做,人力则承担更高端的翻译工作,事半而功倍。这样一来,行业的瓶颈就被打破了。
关于“新”
语联网平台第一次发布迄今已有5年,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成为BAT?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我2013年发现世界变化的时候,还在用老观念看问题,希望通过老业务孵化新的东西,导致发展不快。第二,我希望用老人即了解公司的人,希望他们通过学习接触新的东西,但实践了4年后发现行不通。真正的新模式、新业务必须另辟天地,所以我也想告诉今天在场的伙伴们:老业务发展得再好,也不要指望通过老业务孵化新模式。
要敢于在新的战场用新人来孵化新项目。在老业务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通常在无形中给自己划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过去的经验,它让人们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漠然视之。以传神为例,当我们面临新的机会并且提前发现了这个方法时,从老业务中成长起来的老同志们认为,这些技术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不用也行。但三四年后,我们追悔莫及。
所以,一旦新的事物出现,要立即独立出来,立即启用新人。早在2012年,传神就启动了人工智能部署,并且预想到了人工智能在今天的价值。但是由于采用老团队,使得新旧业务纠缠不清,考核纠缠不清,对事情的认知和行动不一致,公司大概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理清各种关系。
极点时刻
所谓极点,指人体的生理极限。团队的极点,则来自于团队成员因身体疲劳、观念不一致、所获政策不一致而产生的挫折感,此时团队会想到放弃。如果这个极点不突破,很多企业就停在这里止步不前。所以说,带领团队通过极点,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我记得团队第一次遇到极点是在2000年左右。当时,为了提早一周发布新产品,我们的团队成员连续半个月没有怎么睡觉,那时,即便大家都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个星期就可以胜利,但是很多人因为心理压力太大都想放弃。公司当时采取了各种方法,让他们舒缓思想,同步思想,共同回顾我们的初心,这才解决了问题。
这种极点,现在有可能经常遇到。从产品的竞争到产业链的竞争原本就很残酷,但模式和资本的竞争更为野蛮。苹果把诺基亚“干掉”了,但绝对不是因为苹果手机,而是因为IOS,它的模式已经改变了。过去诺基亚手机给手机添加了上网功能,而苹果手机是在上网功能中加了一个通话功能。
新野蛮时代
如今,我们正处于新野蛮时代,此时的竞争已经是生态的竞争。
开年以来的美团和滴滴之战,就是生态的竞争。滴滴公司的估值不低于美团,为什么美团敢进攻?因为美团是携生态而进攻,美团上各种消费都有了,只用再加上一个打车功能而已,而滴滴只是在打车方面厉害。所以,今天所有的竞争都是生态的竞争,你根本不知道它可以野蛮到何种程度。
各方都在鼓励创业,但创业容易,成功却很难。这种成功远不是靠蛮干就能实现的,要体现新野蛮,也就是用智慧+资本+勤奋,勤奋到你的一天顶得上人家的一年。创业者要准备好迎接更加频繁的创业极点,那种痛苦可能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比如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此外,创业者还要具备一个特质,即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要极其敏感、秒级进化。要么直接用新的团队、项目来替换,要么用旧团队立即拥抱新生事物,不要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此生不白来
从发展来看,我希望到2023年语联网能成为全球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需要跨语种的信息和语言服务,都可以在大家自己的软件系统中找到,在这些设备上设置自己母语就可以了。而大家要做的,仅仅是接入我们的语联网。这个基础设施不仅存在于中国,更是面向全球。
我们这个平台最终还会联合相关机构成立种子基金,向平台上好的创业团队提供投资,让这个应用真正变成一个谁都可以基于它为别人提供服务、面向全球的载体。到2023年,希望语联网平台上能产生一万个活跃的应用和接入。
如果能通过语联网,将中文打造成为全球的中间语言,我此生就没有白来。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