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权威、专业的知识创新实践交流平台,最具创新力知识型组织(MIKE)大奖,挖掘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企业。作为China MIKE联合主办方之一,蓝凌推出“MIKE奖案例巡礼”活动,将通过名企访谈、《MIKE大奖专刊》撰写等形式,分享标杆企业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实践经验。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64年,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院五十多年来,足迹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2019年在全球权威ENR杂志的中国顶级设计企业60强中排名第27位。
中交四航院以多维度、成系统的知识创新成果,荣获2022 China MIKE卓越大奖,并将被推荐角逐全球MIKE大奖。本期“MIKE奖案例巡礼”活动有幸邀请到中交四航院科学技术与数字化部执行总经理、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良志分享四航院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
多措并举,加强知识型人才培育
四航院目前拥有正式员工1100多人,2名国家级设计大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90%,是一家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
四航院非常注重知识型人才的培育赋能,其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并制定了《“双123人才工程”人才管理办法》《职务职级体系方案》等人才管理制度,以“幸福四航院”为文化纲要,以“学”文化为工作指导,以数字化手段为抓手,在公司内形成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人才观。同时,四航院从招聘、培训、晋升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人才资源管理,做好人才储备,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为不断提升员工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航院制定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与管理制度,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并激励知识的创造。公司内还建立了形式丰富的知识共享方式,有总工“大讲堂”、“师带徒、老带新”,以及微课大赛等。
此外,为培育工匠精神,四航院建立了卢永昌(广东省劳模)劳模工作室和冯颖慧(全国劳模)劳模工作室,工作室由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带动员工同成长、共进步。陈良志介绍,劳模工作室涌现出了许多的创新案例与成果,包括港珠澳大桥工程、广州港三期工程等。
建设12大知识库,让知识驱动业务发展
中交四航院很早就意识到知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中交四航院开始在知识管理方面发力,公司系统梳理了已有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和现有的知识资产的类别及其分享、储存和管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包含规章制度库、职能管理库、培训考证库、生产指引库、经验教训库、外部知识库、科研创优库、软件学习库、标准规范库、市场拓展库、项目库、专家库为一体的知识管理系统。
▲中交四航院知识管理总体流程
为进一步将知识与业务融合,中交四航院按照知识管理规划梳理出知识分类框架,将综合信息系统中的项目成果、职能管理制度等,通过接口直接推送到知识管理系统中的项目库中,同时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中设计了“问题记录模板”、“技术难点记录模板”“××项目(××阶段)案例总结模板”,并将这些模板嵌入到项目管理流程中。
“当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必须填写这些模板,这样既保证了隐性知识可以在项目生产的过程中萃取。另一方面将原来在综合信息系统中没有的知识,如个人经验、办事指引性材料、专业证书相关教材、软件学习、报奖材料等归口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知识管理员按照四航院知识分类要求收集并上传至知识管理系统。”
陈良志介绍,未来,知识管理系统将打通各个数字化系统的接口,形成各平台数据共享,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多平台统一的知识管理,从“知识积累平台”、“知识提炼平台”、“知识服务平台”进化为“知识智能平台”,提升市场经营能力、集团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打造研究型设计院。
培育创新文化,推动科研创效
中交四航院始终坚持“科技奠基强企路、创新驱动新发展”的创新理念,将创新处于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公司打造了具有中交四航院特色的“1234 科技创新体系”,即一个愿景(以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愿景)、两个驱动(内外部的变革管理驱动)、三类体系(制度、组织和研发体系)、四项成果(掌握核心技术、主持重大科技专项、支撑重大工程、培养创新团队和人才)。
围绕“1234创新体系”,四航院从三方面着手构建了创新激励机制:一是制定多项科技管理制度和工作指南,进行系统管理;二是提出创优研究课题,并制定项目创优计划;三是逐步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从激励和考核两个方面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此外,四航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其建立了创新平台与科研团队,形成了“技术中心+研究院”的科创组,每年科研投入超1亿元。技术中心下设置了28个专业委员会;研究院分为不同的领域,由14个研究中心组成。近3年来,科创组主导或参与了2项国家级的课题,多项省部级的课题。
在管理创新方面,四航院提出“四化并举、用心卓越”的质量管理模式,以策略为引领的经营模式,以构建综合性一体化能力布局的商业模式。
在技术创新领域,四航院形成了完备的技术评估体系。近三年来通过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有9项达到了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项2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类奖项1项;成立了工程数字化研究中心、HIDAS研究院、智慧生态公司,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改进提供保障。
四航院在港口工程领域一直属于国内技术的引领地位,在海洋工程、勘察技术、新基建领域不断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完成并通过鉴定22项科技成果,其中6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国内第一款港口工程数字化勘察设计集成系统(HIDAS),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成为行业关键技术引领者。陈良志介绍,截至2021年底,四航院共获得各类奖项1037项,其中国家级79项、省部级410项。
【精彩对话】
《知识管理专刊》:在推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您最关注的知识是哪些?
陈良志:在设计院的领域里,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很多总工、副总工们他们设计的那些经验。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在不同项目里面会重复地见到。所以我们最关注的是想把不同的老总们的这些经验给沉淀到我们的知识管理系统里面去。而且只有把这些沉淀下来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我们整个设计的质量,提升我们设计的成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展下一步的创新工作。
《知识管理专刊》:四航院2018年开始体系地推动知识管理工作,如今已经四年了,您觉得跟之前比有什么样的成效,收益点在什么地方?
陈良志:从2018、2019年的时候,我们刚开始建立了知识管理的体系,到现在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我们的知识系统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从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人愿意到我们知识系统里面进行浏览查看,而且知识也比较有限。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把业务系统跟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融合之后,我们在知识库里面的知识的丰富量不断的提高。
所以跟三年前、四年前对比起来,我们发现整个知识的可查询性更便捷了,可获取到的知识更丰富了。同时我们在知识平台里面也有一个专家的答疑库,可以在线给专家留言,沟通的渠道也更为方便了。
可以举两个详细的例子,我们重点建设了“生产指引库”,在这个库里,有我们整个跟生产设计相关的开发、计算的模块,生产部门的员工都可以到这里面下载使用,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再一个是培训考证库。我们企业要求大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那我们也要求通过考试的员工把他们之前收集到的比较有用的考证的资料上传到考证库里面来,给其他员工提供一些帮助。这一块也是大家反馈实用性比较高的。
《知识管理专刊》:基于BIM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你们目前有多少项目或者有多大比例的项目能够做到这样数字化的交付?
陈良志:关于BIM的上下游合作,我们目前在做数字化交互的主要是几类项目,第一是LNG类的化工类码头项目,这类码头项目是业主会有明确的要求要做数字化交付,所以目前我们所有的LNG类的码头项目是全部要做数字化交付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有一些地区,比如说像深圳地区所有的项目全部有BIM要求的,而且是明文写在合同里的,这个我们肯定要做数字化的。还有一部分,这是业主没有要求的,但是我们本着自身对BIM技术探索的需要,我们也会有基本的要求,要求相应的项目要做BIM的数字化。总体而言,目前业内施工图阶段,大概占比20%-30%左右的项目要进行数字化的BIM的建模和移交工作。
网页搜索“蓝凌官网”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识管理研习社”,或添加蓝凌顾问微信,免费咨询&报名2023 China MIKE,并可申请免费体验蓝凌知识管理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