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深入产业共创价值

来源:财讯网 2022-10-19 20:35:29
A+ A-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 沈抖

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经济复苏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快速增长,持续与实体产业加速融合,不断增强实体产业发展的韧性。提升实体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成为应对宏观环境挑战的一个重要方向。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中国数字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方面,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今后云计算的重点在于如何用好算力,聚焦关键场景,满足实体产业的“真需求”。这几年,各地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的建设突飞猛进,据统计,国内算力产业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排名居全球第二。虽然算力的整体需求永无止境,但在很多地区和产业的关键场景下,算力不是真正的瓶颈,甚至不少地方存在超前建设、算力过剩的情况。如何把算力用好,满足产业的关键需求,成为云计算在新阶段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面向未来,云计算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算力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关键场景,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云计算为基础”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人工智能为引擎”深入产业生产的关键场景,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新型支持,我们把它称为“云智一体”。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需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生产者通过采集数据,感知生产经营活动。而智能化升级是用人工智能洞察数据,驱动生产决策智能化,是数字化的更高形式。数字化不是实体产业的最终目标,把数据用好,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生产效率,产生实际效益,才是实体产业的最终目标和“真需求”。而生产经营中的核心需求,也只能通过智能化的方法得到有效满足。比如,在广汽本田的工厂,百度智能云的AI技术只需 1秒钟就可以完成120多张图片的全车车灯质检,效率明显提高;在龙头化纤企业恒逸集团的车间,智能质检设备的检验效率比人工质检提高了70%,避免了工人长期肉眼质检对视力的损伤。百度智能云以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场景为突破口,通过对关键生产环节的优化,不断创新和积累产业的核心技术,帮助产业端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场景。产业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与云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的发展又为产业低门槛使用人工智能提供了可行性。放眼世界,我国具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有着丰富的生产制造场景,最适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人工智能的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与实体产业结合,可以唤醒企业积累的数据,释放出新的生产力。例如,在国网福建电力,运用百度智能云搭建的AI中台和知识中台,构建起安全隐患识别模型和知识管理平台,使安全隐患识别率提升了30%,识别效率提升了5倍。另外,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的“智力”也得到了提升,诞生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通用型人工智能应用。百度智能云把此类应用沉淀到“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将人工智能变成中小企业触手可及的生产工具,打通了人工智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开物”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累计超过200个工业解决方案,沉淀了3.8万个工业应用模型。“云智一体”正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可拓展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和边界。

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必定要紧抓自研技术,牢牢掌握产业智能化发展的主动权。长期以来,百度一直坚持用技术改变世界、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深耕十年,百度智能云具备从AI芯片、框架、大模型到行业应用等全链路的自研能力,形成“云智一体3.0”架构的独特技术优势。“云智一体3.0”从行业核心场景切入,通过打造行业标杆应用,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向上可以优化已有应用、孵化新应用,向下改造数字底座,使基础云更适合AI应用。具体来说,在芯片部分,百度自研的“昆仑芯”已经量产数万片,作为7纳米通用型GPU,“昆仑芯”已经在工业质检场景中代替国外芯片,使成本降低了65%。飞桨深度学习框架让开发者无须从第一行算法代码写起,可以直接调用飞桨框架和飞桨开发平台的相关模块,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门槛,更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在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和文心大模型的支撑下,百度智能云的AI PaaS进化为AI大引擎,可以充分利用AI算力,降低使用门槛,加速模型迭代,攻克行业难题。长时间扎实的技术投入,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牢牢掌握住产业智能化的主动权,迎接属于产业智能化的时代。

深入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推进产业智能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参与产业智能化的先行者,都应发挥自身作用,为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我们坚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将借助智能技术攀上世界产业的高峰。面向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迈向中国产业智能化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