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相信父母都清楚,我们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绝不是金钱、地位,而是让孩子拥有成就自我、成就卓越的能力,让孩子可以幸福的走好自己的人生。
可无数父母当下拼搏的目标依然是为孩子争取更优质的生活条件,甚至不惜占用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时间。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导致孩子获得了物质基础,却失去了独自在社会生存的能力,也仿佛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父母总是喜欢教训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天必须吃苦,明天才有幸福。很多妈妈从胎教开始,就在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谋划,胎教班、早教课,从钢琴、舞蹈到奥数、英语……唯恐孩子少上一节课,就少了以后幸福的资本。
近来出现了一个热词,“翻不过的浪浪山”,我们的孩子们总是被教育着:“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半只脚就进入了名牌大学,考上好大学就好了,找到好工作就好了,结了婚就好了……”
可是,路的尽头永远是路,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更高的山。
在一次又一次的拼命追逐中,我们的孩子好像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提醒中国父母:我们现在最该给孩子的,不是吃苦的能力,是幸福的能力!
真正优秀的父母不仅懂得如何爱孩子,更懂得如何支持孩子。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的核心是给孩子一生的精神支持,这种支持不是外在的物质财富,而是内心的完整与强大。
胜者教育张益铭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孩子的垫脚石,为孩子提供适宜成长的空间、环境,让孩子可以尽情释放天赋,自己创造幸福的未来!
一、给予天赋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有“幸福底气”
好的天赋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的底气。1975年,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那些特别成功的人,把自己的事业做到极致的人,他们在工作的时候,都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甚至忘掉时间和空间。
这种全神贯注而产生的快乐心理体验,被米哈里称为“Flow”,我们把它翻译为“福流”。换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胜者少年163模型”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的教育思维,重构青少年天赋、特质、思维教育的关系,从而让更多青少年成长为打破常规的“未来领军者”。
胜者教育张益铭老师认为:“1”这个数字最重要,它代表“每个孩子的独有天赋”。启发天赋正是胜者教育新素质教育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每个孩子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身上蕴藏着可以开启灿烂未来的人生密码。
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一定不是苦苦坚持下来的,而是在做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巨大的满足感,这就是天赋与兴趣的力量。
二、父母的精神支持——让孩子拥有幸福力
教育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对一至六年级的18个班的数百名学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最后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求知欲旺盛,自信心也增强了。罗森塔尔迷糊了,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奇迹呢?
原来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
学生则因为老师的选中与嘉许,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劲头更足了。
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张益铭老师在《觉知的父母》中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对孩子的容忍、慈祥、包容、信任、期盼、陪伴与放手,并给予孩子一生的精神支持。”
哈佛大学曾经针对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有两种重要的精神需求。一是亲密性,这种需求主要源于母亲。二是独立性,这种需求源于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很多父母爱孩子,却不懂得爱孩子的正确方式。或是忙于事业,疏于对孩子的陪伴与帮助,或是缺少包容,无法容忍孩子的过错,或是贬低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明白,对孩子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一种成年人的睿智,更是一种正确的支持与认可,只有懂得了如何爱孩子,孩子才能拥有爱与幸福的能力。
结语:
人间风雨各处有,何处不是浪浪山?余秀华有段话说的很好:“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子,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
做孩子的垫脚石,给予孩子精神支持,让孩子自己去失去、去拥有,去不负相遇,在自己的人生里体验人生百味,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