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以为,顾客买的是产品?错。真正留住顾客的,从来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你能提供的“感觉”。
一部手机值不值,用户往往不是看芯片,而是看售后;一次飞行愉不愉快,关键不在于飞机座位,而在于值机、空乘、晚点时的每一次回应。
在供应品的世界里,服务早已不是附属,而是决定成败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真正懂得经营的品牌,都明白一个底层规律:产品赢得交易,服务赢得关系。
供应品的五种服务组合形态
营销学将供应品按服务参与度的高低,划分为五类。这种分类,不只是学术意义上的区分,更是企业在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和客户管理中的战略依据。
1. 纯粹的有形商品:以价格和功能为核心
如盐、香皂、牙膏等,几乎没有附加服务。这类商品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薄,品牌很难在服务上做出差异。但即使在这类产品中,包装设计、消费指引、物流体验等环节仍可嵌入“隐形服务”。
2. 附带服务的有形商品:服务是提升溢价的杠杆
服务是价值兑现的“后半场”,决定顾客对品牌的最终感知。比如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顾客不仅在乎产品本身,更看重保修政策、技术支持和维修保障。技术越复杂,服务越关键。
3. 混合供应品:产品与服务并重的场景体验
在消费场景中,服务是实现品牌调性的载体。如在餐厅用餐,顾客消费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更包括点餐、等待、氛围、服务员态度等整个体验过程。这类产品强调的是“服务即体验,体验即品牌”。
4. 附带少量商品的主体服务:产品为辅,体验为主
在资源重的行业中,服务是提升用户粘性的关键。如航空公司、电影院、健身房。这些服务依赖某种基础设施提供便利,但真正让顾客记住的,是服务体验本身。
5. 纯粹的服务:完全无形但影响深远
品牌的核心资产,是顾客对其专业与诚信的感知。如心理咨询、医疗护理、教育培训等。顾客购买的是一种“信任”、一种“结果”,这类服务对人员素质、流程体验、品牌声誉的依赖极高。
服务利益的三种维度:从可见到不可见
根据顾客评估服务质量的难易程度,服务利益可分为三类:
搜寻利益(Search Benefits):购买前可评估的,如价格、参数、外观;
体验利益(Experience Benefits):使用后方能感知的,如舒适度、服务态度;
信用利益(Credence Benefits):即使使用后也难以评估的,如医疗结果、教育效果。
这一区分揭示了一个事实:越是“无形”的服务,顾客越难判断其价值,购买决策也更复杂,更依赖信任。
服务的不确定性:品牌如何构建信任防线?
由于服务具有高度的体验性和信用性,顾客在选择服务型产品时通常会:
更信口碑:广告不如“朋友说好”更有用;
靠线索判断:店面环境、员工制服、网站设计等,都是质量的“线索”;
更易忠诚也更难挽回:一旦满意,极易复购;一旦失望,传播速度远超广告。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加速了信息扩散。一个差评可能毁掉十年口碑,服务成为品牌维护的“第一战场”。
供应品服务要素的品牌战略价值
对于企业而言,理解服务的角色不仅仅是“优化售后流程”,更是进行以下四个维度的思考:
服务即价值延伸:好的服务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客户复购。
服务即品牌资产:服务体现的是品牌的态度、温度与人性。
服务即竞争壁垒:当产品趋同,服务成为唯一的差异点。
服务即信任渠道:客户通过服务建立对品牌的深层信赖,从而转化为忠诚。
从“供应品”思维走向“服务战略”
今天,一个品牌是否足够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产品有多独特,而取决于它能否通过每一次服务行为,让客户感受到“我是被在意的”。
真正的供应品管理,不是售卖功能,而是经营关系;不是卖出多少,而是服务多久。
服务,是品牌的延伸线、价值的放大器,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核心竞争力。
·世纪天才,隶属于中天文化传媒(山东)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各分、子公司累计已服务超过10W+国内外品牌、企业客户,其中各领域龙头企业1000多家,跨国集团/企业200多家。创始人团队专注品牌力塑造、海量获客领域超过20年,全国各地咨询师、顾问、技术人员、协作团队,峰值规模过千人,致力于为企业提供获客增效、盈利增长、人效增强、百倍盈利等一站式全方位运营推广、创意策划、全域营销等技术落地措施和顾问咨询、资源整合服务。服务客户涵盖教育、医疗、制造业、大健康、法律咨询、电商、自媒体、影视明星、大消费、科技、人工智能、环保、新能源、金融、房地产、跨境贸易等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