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粘合剂、铺撒药粉、晃动竹匾……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动作熟练又有节奏感。这一幕正是非遗项目“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宁,正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第十届传统文化节”上向数百位师生展示中药传统泛制水丸的制作技艺。
日前,由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公益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第十届传统文化节。本届传统文化节以“体验中医药文化 传承国粹经典”为主题,以“医”为桥梁、以“药”为钥匙,开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宝库。活动以北京同仁堂354年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线,为东中的师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中医药非遗文化体验。
除了中药传统泛制水丸的体验,北京同仁堂还为东中的师生们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中药传统丸剂制作技艺、中医特色诊疗贴敷耳豆和推拿按摩、二十四节气中医导引养生法、中医情志诊疗,以及配制养生代茶饮、品尝药食同源食品、了解中式合香文化等项目。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中医药非遗文化技艺项目的体验,在校园内形成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活用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和相关非遗文化的深入了解,助推中医药文化的守正创新、传承有序。
北京东直门中学第十届传统文化节隆重开幕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打造校企融合范式
在本次活动中,北京同仁堂科技公司携手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共同签署“党建共建”的合作协议,以党建为引领,融“党员先锋+志愿服务”之合力,联动校企资源发挥校企党员的先锋力量,搭建校园服务阵地。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共建活动,增强区域党群的联动与凝聚,共创和谐发展的区域新形态,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打造校企党建联建的新模式。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市东直门中学
在开幕式上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
在活动开幕仪式上,同仁堂科技公司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向北京东直门中学学生代表捐赠了中医药科普类书籍、药植盲盒等礼物,同时双方互赠书法作品,象征着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寓意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同仁堂科技公司携手中医古籍出版社向学生代表捐赠书籍与药植盲盒
同仁堂科技公司与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学生代表互赠书法作品
活动现场设置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历史展区,介绍同仁堂的传承历史,以及同仁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在“百草斋”展区,展示了传统中药的制药器具和代表性的中药材,让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认知;中医特色诊疗和传统制药技艺的互动体验,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在学生心中埋下中医药的种子;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大讲堂和药食同源区域的体验,则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传统中医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融于生活的特点。
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本届传统文化节特设中医药绘画大赛,鼓励学生把他们对于中医和中草药的理解融入到画作中,创作出了色彩缤纷、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成为会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终,本次中医药绘画大赛评选出特优作品30幅、优秀作品30幅,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学习中医药知识的积极性。
挖掘传统医药资源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作为中医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之一,同仁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3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6月,“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8月,同仁堂获批各级非遗项目1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位,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一向重视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自2013年4月以来,“传统文化校园日”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本届“传统文化校园日”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依托北京同仁堂百年品牌的文化传统和行业资源,为学生打造创新的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体验,引导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感受其蕴含的广博智慧和无穷魅力,领悟华夏民族的生存哲学和精神追求。
凝聚中医药文化精华 谱写中医药传承新局
始创于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坚持走经济实体与文化载体协同发展之路,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责任,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为响应国家号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党建为引领,发起“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陆续走进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市东直门中学、京华实验学校、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学校,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互动演示、实物认知、动手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兴趣,有效驱动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迈出校企融合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道路的一大步。
未来,北京同仁堂将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系统地、持续地推进下去,与各所学校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携手谱写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有序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82 3641 3660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