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工程独具匠心的创意设计和奇特造型展现给世人的是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设计对线条曲度要求几近苛刻,给技术把控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项目团队在钢材选择时,对钢度和强度有严格要求,不仅考虑到钢板厚度对应材质,还考虑扭曲对钢材性能产生的影响。为此,技术与材料、质量系统协调联动,多次往返各大钢厂,寻找钢结构保持15-20度、偏差不超过5毫米的钢材替代产品,通过请教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最终确定采用Q420高强度钢材。
怎样保证肋钢达到更高的精度和圆滑度,是摆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项目团队面前的又一技术难题。为了确保一次成型,技术团队根据图纸形状,1:1预制了三合板的木质胎具,将空间图转化为平面图。出第一条模具时,仅图纸就出了1000多张,经过数据统计、优化排版、反复验证,最终定稿的2张图纸耗时半个月终于完成。为了精确地确定安装位置,项目部购买了4台当时最先进的激光全站仪进行35度角测量定位。由开始采用每500米一个定点,到后来每100米一个定点,青年测量员小靳,在此期间近视程度就增加了150度,技术控制得精密程度可想而知。
支模的过程也几经波折,由于精度要求高,胎具制作缓慢而繁琐,最开始制作时,一上午的时间只制作了2米多,木工急躁的负面情绪逐步显现,仅制作第一根钢肋的支模木工队伍就换了5拨。项目技术管理部紧急联系了曾经干过桥梁工程的支模队伍,专门聘请了专业能手指导,渐渐从第一根钢肋支模需要1个月,到后来半个月、十天、直至最后平均9小时出一根,工人们熟练默契度逐渐提高,支模速度这才稳步提升。
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工程造型复杂,控制轴网均为放射状及曲线,定位难度大。放线为弧形线,测量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在基础底板施工时,项目团队就要突破混凝土外观评测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的技术瓶颈,技术创新小组多方查阅资料,将汽车工业考量质量的标准“问题数”合理引用至施工中,以掌握每个流水段技术参数。经过反复实验,并在拆模后第一时间对混凝土表观质量进行彻查、编号、挂牌、搜
集相关记录,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数据库,而后以优化工艺的方式,尝试将“问题数”一降再降,最终实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北京朝阳区质监站检查人员验收基础底板工程时对精细的技术管控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的底板反梁用小钢模做出了清水混凝土的效果,绝对是朝阳区的NO.1。”(杨延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