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国考“放榜”,首批面试名单也正式对外公布。相关数据披露,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41:1。梳理近年招录和报考情况可见,报录比不断攀升,公职类考试热度高居不下。备考大军中,既有名校毕业生,也有经验丰富的职场人……激烈竞争之下,终究只有少数人“上岗”,更多人苦求而不得。而落榜后的处境成了考生们下一步的关注焦点,是继续孤注一掷,还是另谋工作?再次求职时,企业雇主又会如何看待这一行为?国内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重点关注到这一人群,发放千份问卷展开调研并于近日发布《2023“考公人”求职观察报告》,试图呈现其真实状态与择业选择。
40%毕业生为“应届身份”推迟就业,13.3%当好“全职儿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倾向于稳定且福利好的“体制内”就业,编内单位成为求职热门。与此同时,公职类招考持续向应届生倾斜,数据显示,2023年国考设置2.5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生,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7.4%。按规定,应届生身份可以保留两年。《报告》称,40%的毕业生为保留应届身份,推迟就业时间;42.2%为专注考试,拒绝恋爱和交友。应届生的身份似乎变成一个“隐形枷锁”,13.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是父母的“全职儿女”。
为了备考而失业的日子里,每个应届生大概有着无数个相似又不同的心酸时刻。前程无忧此前调研称,在备战过程中,接近70%的人感受到较大的压力情绪。其中,超半数毕业生表示将全力以赴、抱有高期待的心态;40%毕业生认为“考得上更好、考不上也没事”,仅有4.7%的考生期待较低、随大流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多位受访者表示,一次考试就能“成功上岗”者是幸运,自己已经做好了连考三年的准备。
《报告》根据不同驱动因素将参加公职考试的受访者大致分为“目标感明确、适中及模糊”三类。其中,目标感明确的人群中,“公务员稳定有保障,最能给予安全感”占比高达54.7%;“为人民服务”的选项占比46.7%;目标感适中的人群中,39.7%希望可以“平衡生活,照顾家庭”;36%出于现实切身利益的考量,“卷”麻了想躺平;26.7%认为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更适合体制内就业。
38%职场人裸辞只为“上岸”,硕博学历支持放宽年龄限制
经历过996福报、裁员优化等历练后,在社会摸爬滚打过的职场人开始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体制内”。《报告》显示,近半数有工作经历的职场人士参加过公职类考试。具体到参考次数,1-3次是最普遍的考试频次;3次以上的人数占比寥寥。为提高命中率,38%的职场人士辞职备考,全职投入考试;11.4%拒绝过入职offer;部分受访者试图通过提升学历只为增加“上岸”几率。
今年多个省份陆续启动了公务员省考招录,35岁公务员录用“门槛线”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热议。《报告》显示,关于“是否认可报考公务员35岁年龄限制”的议题,表示“支持、不支持、无感”态度的人数分布比较平均。30.3%的人认为应逐步放宽年龄限制,其中硕博学历的人群占比更高(37%)。梳理发现,报考年龄的门槛限制,今年多地有了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约十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
《报告》在对近千名“体制内”求职者的调研中发现,人际交往能力(72.7%)、解决问题能力(66%)、语言文字能力(63.3%)、逻辑分析能力(63%)是受访者认为在编内工作最重要的几项能力。在他们看来,具有思维敏捷(42%)、冷静理性(40%)、心思细腻(45.3%)性格特征的人士更符合体制内的“人才画像”。
近半数落榜生兼顾工作与备考,七成HR理解职业空白期
考试报录比不断攀升,“公考热”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有“上岸”的成功分享,有考试落榜的吐槽,还有处在夹缝中的左右为难。《报告》显示,落榜之后,49.4%的人计划找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其中17.7%选择入职体制单位的劳务派遣岗。此外,15%会认真规划职业方向,打算放弃备考;14%表示“赚钱为主,考试随缘”。
关于因备考而产生的长时间职业空白期,再次求职时,42.3%的受访者选择如实告知HR和雇主实情;38%的人打算用之前的工作经历来填补这段“空窗期”;13%的人计划以自由职业和兼职的经历来掩饰;还有6.7%的受访者选择铤而走险地编造一段工作履历来填补空白期。
在市场与行业的快速迭代的当下,有求职者担心职业空白期或遭到雇主的质疑,包括能力、状态以及稳定性。然而,访谈发现,七成参与调研的受访HR表示,更看重候选人的能力匹配度,可以理解这段经历。此外,14%的人有所顾虑,担心员工入职后仍惦记备考;10.3%表示并不在意之前的选择,只要今后认真工作即可。
求职者的就业趋向往往被社会赋予了价值判断,也可视作观察时代的窗口。有专家指出,“大量优秀人才配置到非市场的公共部门而非生产性部门,会给社会经济稳增长带来严重挑战。”
比起引导“到基层去”就业,不少学者呼吁政策激励“到市场去”。具体到考公或不考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编内”岗之外,还有千万个职业机会等待着大家,那里或许更利于实现理想抱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