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转产记——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 | 故事里的中车

2024-01-12 17:48:25       来源:中国创投网

中车太原公司125年的发展路上,从蒸汽机车检修转产电力机车检修,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持续12年的奋力推进,6000余名太车人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转产转型。

抢机遇 打造电力机车检修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铁路电气化升级进程。1982年初,铁道部对太原地区铁路既有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实现了牵引动力由蒸汽机车向电力机车的变革,蒸汽机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对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蒸汽机车修理的太原公司而言,面临着无车可修甚至停产的危机。今后,工厂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当时以厂长于继桂为代表的领导班子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工厂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数千名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必须抓住电气化改造机遇,闯出一条新路。

转产工作的决策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太原公司时任领导班子深入审慎分析了形势,认为高效低耗的电力机车才是机车发展的未来,而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有3大优势。一来职工方面没有问题,长期半军事化管理的太车职工有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扎实的技术力量储备能够攻克难关。二来设备方面满足要求,现有的机车厂房和起重高车技术条件可以达到电力机车修理的需要。再者全国当时还没有电力机车专业检修工厂,而太原地区铁路电气化改造给工厂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电力机车转产动员大会

经过党委会多次讨论,大家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确定了“一手抓工厂生产和蒸汽机车下马,一手抓转产电力机车准备工作”的方针。

当然,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对转产电力机车修理,厂里也有不同的意见:太原公司上马转产电力机车能不能得到铁道部的批准?单位的技术实力和原有设备是否修得了电力机车?即使上马电力机车检修,修理能轮到厂里吗……面对这些疑虑,领导班子又一次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再次明确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路。针对不同的看法,领导班子大会讲、小会说,将转产电力机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达给每一位太车人,终于得到了全厂上下的一致响应,掀起了共同努力转产电力机车的热潮。

随即,太原公司成立了转产工作小组,数次奔赴湖南、陕西、四川等地开展市场调研,整理分析写出了第一份申请转产的可行性报告。此时,恰逢铁道部新任部长陈璞如视察工厂,领导班子向陈璞如汇报了工厂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并重点就太原地区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工厂转产电力机车修理可行性进行了汇报。汇报结束后,陈部长当即指示:“太原工厂检修电力机车势在必行,10天内将改建报告报送铁道部,送到我的办公室……”

△电力机车专场厂区规划研讨会

建平台 电力机车顺利投产

1984年7月31日,是太原公司难以忘怀的纪念日,这一天,铁道部计划局工业处下达了《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太原机车车辆厂转产修理电力机车的改建设计任务书的批复>的通知》,批准太原公司进行电力机车转产改建,生产纲领为年修韶山1型电力机车150台。工厂产品更新换代有了定论,企业生存发展找到了方向,好消息让全厂职工无比高兴,极大调动了转产改建、大干快上的积极性。

作为全国建设的第一家电力机车修理工厂,初步设计通过铁道部鉴定后,太原公司就签订了投资贷款10945万元合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此开始。

△电力机车检修生产厂房奠基仪式

1985年底,太原公司提前完成蒸汽机车全年生产任务后,用短短12天时间即完成大面积搬迁工作,为转产电力机车改建工程全面施工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电力机车产品工艺布局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工装的设计与配备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引进了一大批电力机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厂,充实了转产的技术力量,为1986年全面开工做好了人力和物力的前期准备。

△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出厂

1987年7月20日,太原公司召开了告别蒸汽机车转产电力机车的誓师大会,老厂长喻开林每次说起当时的盛况都激动不已。“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如海、礼炮轰鸣,大家最后一次聆听了蒸汽机车的鸣笛声,干部、职工代表齐表决心,全国人民通过中央电视台的镜头看到太原公司再次创业的精神风貌。”

招贤才 实现电力机车技术自主

在1986年5月20日正式开工的转产过程中,以厂长喻开林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把转产工作当作第一要务,努力做到时间和质量的平衡。他们将新建、改造的基本建设工程、设备、工装、动力、热力系统,都按时间、速度编入计划并严格执行,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转产进入紧张时刻,全厂干部职工的工作,用起早贪黑、没有星期天等词汇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保证新厂房、设备安全过冬,原需三年时间才能安装好的采暖等压锅炉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安装完毕,太车人齐心协力的奋斗让工程进度跑在了计划前面。

△正在建设中的电力机车生产车间

转产投入运营,技术需要先行。太原公司前后派出了近千名干部职工到株洲电力机车厂学习操作技术及管理知识,做好了试修准备。这期间许多人担心蒸汽机车下马后的吃饭问题。车辆系统全体职工以大局为重,不散、不乱,吃苦耐劳,保证了货车生产任务的完成,也解决了工厂大部分的经济收入。机车系统则采取了新老员工相结合,抓好旧厂房改造,抽调人员支援车辆系统,安排职工学习电力机车知识,迎接试修电力机车的任务。

喻开林他们在工厂转产期间还争取到太原市政府、太原市各银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得到了株洲电力机车厂、铁三局、太原铁路局等多个单位的大力帮助。没有了这种支持帮助,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是难以实现的。

在完成了车间的新建、改造及全套设备、工装的配备和调试工作后,经铁道部机务局、机车验收室、工业总公司等上级单位的共同验收,太原公司于1988年四季度试修SS1型电力机车两台,质量上乘,实现了转产任务阶段性的胜利。

△第一台电力机车修竣出厂

在大家为取得试修成功欢呼雀跃之时,时任厂长的房金钟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却看到了隐忧。由于SS1型电力机车检修的生产手段尚不完备,修换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外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以供定产,生产经营不能自主。

面对这种情况,领导班子决定“上配件保主机,保证电力机车产能逐步提高”的发展思路。从1989年9月到年底,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SS型电力机车电机、变压器、控制柜、受电弓等主要零部件48项,至1990年底,SS1型零部件全部能够自给,从而牢牢掌握了生产主动权。配件的开发,为机车产能的逐年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入使用后的电力机车调试库

后记

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改建项目自1985年5月开始,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机车解体联合厂房,电机、电器、变压器车间,机械工具联合厂房、建筑车间、电镀热处理车间、模型车间及炉料库和中心计量室等项目。1994年改建工程全部建成通过铁道部验收,新建总建筑面积131411平方米,增置设备2057台,其中标准设备1584台,完成总投资12332万元,达到年修电力机车150台目标。

△进入新厂区后的电力机车总组装生产线

历经12年,太原公司由修理蒸汽机车向电力机车的转产终于实现,为同时期的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运输牵引机车升级换代提供了生动参考和坚实后盾,为国家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最初的年修150台直流电力机车到现在的年修750台直流和交流电力机车,33年来,太原公司已为我国铁路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4000余辆电力机车的无忧保障。

△和谐C6修产品整装待发

而今,当电力机车悦耳的汽笛声在耳边响起,入目皆是宽大整齐的厂房,整洁的生产环境。抚今追昔,让我们牢记前人创业的艰辛,传承前辈奋发的精神,脚踏实地,继续拼搏,为加快实现“七个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中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中车太原公司 郭颖虎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转产记——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 | 故事里的中车

2024-01-12 17:48:25   中国创投网

中车太原公司125年的发展路上,从蒸汽机车检修转产电力机车检修,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持续12年的奋力推进,6000余名太车人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转产转型。

抢机遇 打造电力机车检修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铁路电气化升级进程。1982年初,铁道部对太原地区铁路既有线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实现了牵引动力由蒸汽机车向电力机车的变革,蒸汽机车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对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蒸汽机车修理的太原公司而言,面临着无车可修甚至停产的危机。今后,工厂的出路在哪里?

对于当时以厂长于继桂为代表的领导班子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工厂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数千名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必须抓住电气化改造机遇,闯出一条新路。

转产工作的决策关乎企业长远发展,太原公司时任领导班子深入审慎分析了形势,认为高效低耗的电力机车才是机车发展的未来,而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有3大优势。一来职工方面没有问题,长期半军事化管理的太车职工有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扎实的技术力量储备能够攻克难关。二来设备方面满足要求,现有的机车厂房和起重高车技术条件可以达到电力机车修理的需要。再者全国当时还没有电力机车专业检修工厂,而太原地区铁路电气化改造给工厂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容易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电力机车转产动员大会

经过党委会多次讨论,大家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确定了“一手抓工厂生产和蒸汽机车下马,一手抓转产电力机车准备工作”的方针。

当然,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对转产电力机车修理,厂里也有不同的意见:太原公司上马转产电力机车能不能得到铁道部的批准?单位的技术实力和原有设备是否修得了电力机车?即使上马电力机车检修,修理能轮到厂里吗……面对这些疑虑,领导班子又一次对各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再次明确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路。针对不同的看法,领导班子大会讲、小会说,将转产电力机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达给每一位太车人,终于得到了全厂上下的一致响应,掀起了共同努力转产电力机车的热潮。

随即,太原公司成立了转产工作小组,数次奔赴湖南、陕西、四川等地开展市场调研,整理分析写出了第一份申请转产的可行性报告。此时,恰逢铁道部新任部长陈璞如视察工厂,领导班子向陈璞如汇报了工厂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并重点就太原地区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工厂转产电力机车修理可行性进行了汇报。汇报结束后,陈部长当即指示:“太原工厂检修电力机车势在必行,10天内将改建报告报送铁道部,送到我的办公室……”

△电力机车专场厂区规划研讨会

建平台 电力机车顺利投产

1984年7月31日,是太原公司难以忘怀的纪念日,这一天,铁道部计划局工业处下达了《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太原机车车辆厂转产修理电力机车的改建设计任务书的批复>的通知》,批准太原公司进行电力机车转产改建,生产纲领为年修韶山1型电力机车150台。工厂产品更新换代有了定论,企业生存发展找到了方向,好消息让全厂职工无比高兴,极大调动了转产改建、大干快上的积极性。

作为全国建设的第一家电力机车修理工厂,初步设计通过铁道部鉴定后,太原公司就签订了投资贷款10945万元合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此开始。

△电力机车检修生产厂房奠基仪式

1985年底,太原公司提前完成蒸汽机车全年生产任务后,用短短12天时间即完成大面积搬迁工作,为转产电力机车改建工程全面施工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电力机车产品工艺布局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工装的设计与配备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引进了一大批电力机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厂,充实了转产的技术力量,为1986年全面开工做好了人力和物力的前期准备。

△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出厂

1987年7月20日,太原公司召开了告别蒸汽机车转产电力机车的誓师大会,老厂长喻开林每次说起当时的盛况都激动不已。“会场上,人头攒动、红旗如海、礼炮轰鸣,大家最后一次聆听了蒸汽机车的鸣笛声,干部、职工代表齐表决心,全国人民通过中央电视台的镜头看到太原公司再次创业的精神风貌。”

招贤才 实现电力机车技术自主

在1986年5月20日正式开工的转产过程中,以厂长喻开林为代表的领导班子把转产工作当作第一要务,努力做到时间和质量的平衡。他们将新建、改造的基本建设工程、设备、工装、动力、热力系统,都按时间、速度编入计划并严格执行,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转产进入紧张时刻,全厂干部职工的工作,用起早贪黑、没有星期天等词汇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保证新厂房、设备安全过冬,原需三年时间才能安装好的采暖等压锅炉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安装完毕,太车人齐心协力的奋斗让工程进度跑在了计划前面。

△正在建设中的电力机车生产车间

转产投入运营,技术需要先行。太原公司前后派出了近千名干部职工到株洲电力机车厂学习操作技术及管理知识,做好了试修准备。这期间许多人担心蒸汽机车下马后的吃饭问题。车辆系统全体职工以大局为重,不散、不乱,吃苦耐劳,保证了货车生产任务的完成,也解决了工厂大部分的经济收入。机车系统则采取了新老员工相结合,抓好旧厂房改造,抽调人员支援车辆系统,安排职工学习电力机车知识,迎接试修电力机车的任务。

喻开林他们在工厂转产期间还争取到太原市政府、太原市各银行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得到了株洲电力机车厂、铁三局、太原铁路局等多个单位的大力帮助。没有了这种支持帮助,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是难以实现的。

在完成了车间的新建、改造及全套设备、工装的配备和调试工作后,经铁道部机务局、机车验收室、工业总公司等上级单位的共同验收,太原公司于1988年四季度试修SS1型电力机车两台,质量上乘,实现了转产任务阶段性的胜利。

△第一台电力机车修竣出厂

在大家为取得试修成功欢呼雀跃之时,时任厂长的房金钟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却看到了隐忧。由于SS1型电力机车检修的生产手段尚不完备,修换所需零部件全部依赖外购,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以供定产,生产经营不能自主。

面对这种情况,领导班子决定“上配件保主机,保证电力机车产能逐步提高”的发展思路。从1989年9月到年底,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SS型电力机车电机、变压器、控制柜、受电弓等主要零部件48项,至1990年底,SS1型零部件全部能够自给,从而牢牢掌握了生产主动权。配件的开发,为机车产能的逐年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投入使用后的电力机车调试库

后记

太原公司转产电力机车改建项目自1985年5月开始,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机车解体联合厂房,电机、电器、变压器车间,机械工具联合厂房、建筑车间、电镀热处理车间、模型车间及炉料库和中心计量室等项目。1994年改建工程全部建成通过铁道部验收,新建总建筑面积131411平方米,增置设备2057台,其中标准设备1584台,完成总投资12332万元,达到年修电力机车150台目标。

△进入新厂区后的电力机车总组装生产线

历经12年,太原公司由修理蒸汽机车向电力机车的转产终于实现,为同时期的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运输牵引机车升级换代提供了生动参考和坚实后盾,为国家铁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最初的年修150台直流电力机车到现在的年修750台直流和交流电力机车,33年来,太原公司已为我国铁路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4000余辆电力机车的无忧保障。

△和谐C6修产品整装待发

而今,当电力机车悦耳的汽笛声在耳边响起,入目皆是宽大整齐的厂房,整洁的生产环境。抚今追昔,让我们牢记前人创业的艰辛,传承前辈奋发的精神,脚踏实地,继续拼搏,为加快实现“七个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中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中车太原公司 郭颖虎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